2025年全球航運市場將面臨「地緣政治衝突」、「綠色轉型壓力」與「供需再平衡」三大關鍵議題。根據國際航運機構Drewry預測,紅海航線若於2025年全面復航,全球有效運力將增加9%,可能導致運價下行壓力;中東局勢脆弱性(如美國總統大選後的關稅政策、以色列與哈馬斯停火協議的不確定性)仍可能延長繞航效應,支撐運價高於疫情前水平。國際海事組織(IMO)的碳排法規將於2026年生效,加速老舊船舶淘汰,而長榮海運已提前佈局24000TEU LNG雙燃料船隊,此舉不僅符合減碳趨勢,更在運力效率與成本控制上建立競爭門檻。
1. 動力一:運力結構升級與聯盟協同效應
長榮近年積極調整船隊結構,截至2025年3月,其全球運力排名第七,總運力達179.6萬TEU,並持有80.3萬TEU新造船訂單。相較同業,長榮的「綠色船隊」比例顯著提升:2025年新增的11艘LNG雙燃料船(韓華海洋6艘、廣船國際5艘)將使低碳船舶佔比突破20%,此舉可降低30%以上碳排強度,同時透過燃料成本差異化提升長期合約議價能力。長榮所屬的「海洋聯盟」(OCEAN Alliance)合作期限延長至2032年,相較2M聯盟解體與THE聯盟的動盪,其服務穩定性已成為客戶選擇關鍵。根據Alphaliner數據,海洋聯盟在歐美航線市佔率超過35%,聯盟內航線互補性強化長榮的全球網絡覆蓋。
2. 動力二:地緣風險應變與供應鏈彈性
面對美東碼頭工人罷工(2024年10月爆發機率達90%)與紅海危機,長榮採取「雙軌策略」:
此策略反映在財務表現:2024年長榮營業利潤率達34.5%,高於萬海(31.2%)與陽明(30.3%),顯示其風險控管能力轉化為獲利韌性。
1. 關鍵財務指標分析(2024年數據)
| 指標 | 長榮海運 | 陽明海運 | 萬海航運 | 行業平均 |
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
| 營收成長率 | +67.5% | +58% | +61% | +55% |
| 營業利潤率 | 34.5% | 30.3% | 31.2% | 28% |
| EPS(新台幣)| 64.87 | 19.0 | 14.0 | 22.5 |
| ROE | 25.8% | 18.6% | 16.2% | 15.4% |
| 負債比率 | 48% | 52% | 55% | 58% |
資料來源:長榮年報、陽明法說會、萬海公告
長榮的ROE(股東權益報酬率)達25.8%,遠超同業,主因高運價槓桿與船隊成本優勢;其負債比率48%亦低於行業平均,財務結構穩健。若對比MSCI世界指數2024年漲幅15%,長榮股價全年上漲47%,顯示其Alpha收益能力。
2. 歷史事件關聯性:地緣風險與股價波動
回顧2020-2024年重大事件對長榮股價影響:
此模式顯示,長榮在風險事件中具備「短期波動耐受性」與「長期價值修復力」,符合「買在恐慌,持有在復甦」的週期投資邏輯。
長榮海運在航運產業鏈中居於「綜合服務提供者」角色,其競爭力可透過以下矩陣分析:
| 維度 | 長榮優勢 | 同業對比(以陽明、萬海為例)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運力規模 | 全球第七,新船訂單量業界前三 | 陽明運力排名第九,萬海專注亞洲區域航線 |
| 合約結構 | 北美長約占比55%,歐洲長約20%,鎖定2025年高運價 | 陽明長約占比約40%,萬海以即期市場為主 |
| 數位化 | IoT智能冷凍櫃、貨櫃追蹤系統降低物流斷鏈風險 | 陽明數位化進程較慢,萬海側重區域客戶系統 |
| 聯盟協同 | 海洋聯盟穩定性高(合作至2032年),美線覆蓋密度業界第一 | THE聯盟成員動態調整,服務網絡碎片化 |
此矩陣凸顯長榮的「全航線覆蓋」與「長約防禦性」策略,在2025年供需失衡環境下更具緩衝空間。
1. 進場時機與風險評估
根據歷史數據,長榮股價在Q2傳統旺季前(4-5月)與Q4合約議價期(10-11月)通常有超額收益。2025年需關注兩大指標:
2. 同業績效對照表(2024年數據)
| 公司 | 營收成長 | 營業利潤率 | 運力排名 | 股價漲幅(2024) | 低碳船占比 |
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|
| 長榮海運 | +67.5% | 34.5% | 7 | +47% | 20% |
| 陽明海運 | +58% | 30.3% | 9 | +55% | 12% |
| 萬海航運 | +61% | 31.2% | 11 | +58% | 8% |
| 赫伯羅特 | +9% | 22.1% | 5 | -0.5% | 18% |
| 馬士基 | -3% | 18.6% | 2 | -15% | 25% |
資料來源:各公司財報、Alphaliner
此表顯示,長榮在「營收成長」與「獲利品質」間取得最佳平衡,其低碳轉型進度亦優於區域型競爭者。投資人可依風險偏好,將長榮作為「核心持股」,搭配陽明或萬海進行產業β配置。
(註:本文數據整合自公開財報與行業研究,實際投資決策請參酌即時市場資訊與專業顧問建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