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奧運概念股篩選框架融入台股/港股實例)
Waymo的商業模式建立在「技術供應鏈」與「城市運營網絡」兩大支柱,投資人需優先篩選以下企業:
1.1 硬體供應鏈:光學元件與車載系統
大立光為全球手機鏡頭龍頭,但其高精度光學技術已延伸至車載鏡頭領域。Waymo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搭載13組鏡頭與4組LiDAR,對鏡頭解析度與耐候性要求極高。投資者可關注大立光是否打入Waymo供應鏈,或與其合作廠商(如捷豹I-PACE、現代IONIQ 5)建立間接供貨關係。
舜宇光學在車載鏡頭市占率達34%,並積極開發固態LiDAR技術。Waymo於2025年計劃在10個新城市測試車輛,若舜宇能供應其新一代光達模組,將直接受惠於訂單增長。
1.2 地圖與數據服務:高精度定位系統
Waymo的Carcraft模擬平台需要大量邊緣運算設備處理即時道路數據。研華的工業級AIoT裝置已應用於智慧交通系統,若其GPU加速器獲Waymo採用,將成為關鍵成長動能。
百度Apollo與Waymo雖屬競爭關係,但其高精地圖技術可能透過授權模式進入Waymo的亞洲測試區域(如東京、新加坡)。投資者可追蹤雙方是否簽署專利交叉授權協議。
1.3 城市合作夥伴:營運據點與政策紅利
Waymo在邁阿密的擴張計劃與當地政策高度綁定。例如,Moove負責車隊管理與充電基建,若台廠「台達電(2308.TW)」能切入其充電樁供應鏈,將同步受惠於佛州新能源補貼政策。
此階段需排除題材炒作個股,聚焦具實質業績支撐的標的:
2.1 成長性指標:營收年增率與研發支出占比
廣達2024年車用電子部門營收年增23%,主要來自自動駕駛運算模組訂單。其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達5.2%,高於同業平均3.8%,顯示技術投入強度符合Waymo的硬體升級需求。
比亞迪電子2024年Q3車用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41%,因其柔性OLED技術獲現代IONIQ 5採用。若Waymo擴大與現代合作,比亞迪電子的營收成長動能將進一步提升。
2.2 股權結構指標:外資持股比例與機構評級
外資持股比例反映國際資本對企業技術實力的認可度:
Waymo第六代系統採用台積電5奈米AI晶片,外資持股比例達76.3%。若2025年升級至3奈米製程,將推升每片晶圓產值15%~20%。
中芯的28奈米製程供應Waymo感測器控制IC,外資持股比例僅12.7%。需留意地緣政治風險是否影響其接單穩定性。
科技股波動性高,需透過嚴謹機制控制下行風險:
3.1 技術面停損:以波動率調整停損區間
以台股「智原(3035.TW)」為例,其ASIC設計服務應用於Waymo感測器,股價波動率(Beta值)達1.8。投資者可設定「5日平均振幅×1.5倍」作為動態停損區間,避免因單日劇烈波動觸發停損。
3.2 事件驅動避險:監管政策與合作進度追蹤
Waymo在邁阿密的擴張需通過佛州暴雨測試,若2025年Q2測試結果延遲公布,可能衝擊相關供應鏈股價。投資者應在財報公布前一周將持股比例降至50%,並利用港股「南方東英自動駕駛ETF(3034.HK)」對沖個股風險。
3.3 流動性管理:避開日均成交量<1000萬美元的港股
以「瑞聲科技(2018.HK)」為例,其車用聲學模組雖切入Waymo供應鏈,但港股流動性較差(日均成交額約800萬美元)。建議透過「限價單+分批建倉」降低衝擊成本。
1. 產業關聯度驗證
☑ 企業產品是否應用於Waymo硬體(LiDAR/鏡頭/晶片)
☑ 是否與Waymo合作城市(如邁阿密、硅谷)存在政策紅利
2. 財務健康度篩選
☑ 近兩季營收年增率>15%
☑ 研發費用佔營收比>4%
3. 股權結構分析
☑ 外資持股比例>8%(台股)/北水持股>5%(港股)
☑ 機構評級「買進」家數>分析師總數的60%
4. 技術壁壘評估
☑ 專利數量是否位居產業前30%
☑ 客戶集中度<40%(避免過度依賴單一訂單)
5. 風險控制設定
☑ 停損點設定<5%(高波動個股)或<3%(大型權值股)
☑ 流動性門檻:台股日均量>5000張/港股>2000萬港元
以Waymo與邁阿密的合作案例為軸心,可延伸出以下投資組合:
此框架需每季檢視Waymo官方公告(如城市擴張進度、車輛召回事件),並搭配產業鏈訪談修正持股權重。透過「三步篩選→動態調整→事件避險」的循環機制,方能將自動駕駛的技術浪潮轉化為實質投資報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