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從「常勝將軍」到宏觀佈局者的投資哲學
外匯市場的波動性與複雜性,使其成為全球投資者既嚮往又卻步的領域。台灣知名外匯分析師李其展卻以「入行至今從未跌過跤」的戰績,成為業界傳奇。從大學時期因緣際會踏入金融市場,歷經股票、期權的挫敗後轉向匯市,李其展透過融合技術面與基本面的「雙面對沖策略」,不僅在金融海嘯期間逆勢獲利500萬新台幣,更持續累積數千萬資產。本文將深度剖析其核心方法論,並結合2025年外匯市場動態,提供專業投資視角。
一、李其展的投資哲學:風險控管為根基的雙面思維
李其展強調:「外匯市場的獲利本質,在於『不追求暴利,而是長期穩健累積』。」此理念源自其早期投資教訓——2004年因押注台灣大選行情,卻遭遇三一九槍擊事件導致選擇權倉位全數蒸發。此事件讓他深刻體悟:情緒管理與風險控管是外匯交易的生命線。
1. 技術面的「機械化操作」
李其展從兩位啟蒙導師汲取精華:一位擅長技術分析,強調「見行情即進場」;另一位則建立系統化操作模型,但易受情緒干擾。他將兩者融合為「半自動化交易框架」:
支撐壓力區動態標記:透過歷史匯率數據繪製關鍵價位,例如歐元兌美元若跌破1.16則觸發止損機制。
趨勢線與波動率整合:例如澳元兌美元在1990-2001年間,當澳元與美元利差擴大到3%以上時,技術面呈現明確上升通道,此時分批建倉可降低進場風險。
2. 基本面的「利差導向模型」
李其展認為,外匯市場的本質是「國家經濟實力的角力」,因此需緊盯各國央行政策與經濟數據:
利差擴張效應:若澳元利率持續高於美元且利差超過3%,澳元升值機率達78%(依據1990年以來數據)。
地緣政治敏感度:如2025年美元因美國關稅政策搖擺而單日波動超1%,此時需結合技術面支撐位判斷是否為短期噪音。
二、技術分析與實戰應用:從線圖解讀到倉位管理
李其展的技術分析體系以「三層過濾機制」聞名,強調多時間框架驗證:
1. 日線級別趨勢判定
透過200日均線與布林通道判斷主趨勢。例如2025年3月美元指數從106.126高點回落,若跌破105.5且布林帶開口收縮,可能預示中期轉弱。
2. 四小時圖形態識別
頭肩頂/底:2024年歐元兌美元在1.08形成頭肩底,頸線突破後漲幅達6%。
楔形整理:加元因加拿大政局動盪形成下降楔形,當價格突破上軌且成交量放大,可視為反轉信號。
3. 分批進場與動態止盈
李其展提倡「3331倉位法」:
首筆30%倉位於技術面突破時進場;
第二筆30%於基本面數據確認(如非農就業優於預期);
第三筆30%等待回調至斐波那契38.2%位置;
最後10%作為突發事件緩衝。
三、基本面的宏觀視野:從利率決議到跨境資本流
李其展擅長從宏觀經濟週期捕捉貨幣對趨勢,其「利差-貿易鏈」模型在2025年市場尤其關鍵:
1. 央行政策交叉分析
聯準會動向:若2025年下半年美國降息預期升溫,美元指數可能從106回落至102,此時澳元、紐幣等高息貨幣將受資金追捧。
人民幣韌性因素:中國推動跨境支付數位化(如與沙烏地能源人民幣結算),降低美元霸權衝擊,長期利好人民幣資產。
2. 經濟數據的領先指標
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:歐元區PMI若連續三個月低於45,歐元兌美元可能下探平價。
貿易順差/逆差:日本2025年1月貿易逆差擴大至1.2兆日圓,配合技術面日線MACD死叉,日圓貶值壓力加劇。
四、雙面對沖策略的實證分析:以2010-2024年案例為鏡
李其展在金融海嘯期間的獲利,正是「技術面與基本面對沖」的經典實踐:
1. 2008年澳元操作
技術面:澳元兌美元周線跌破0.70關鍵支撐,但RSI出現底背離;
基本面:澳洲央行維持高利率政策,利差優勢顯現;
結果:逆向建倉後一年內獲利達42%。
2. 2024年美元/人民幣波動
技術面:美元兌人民幣在7.25形成雙頂,配合成交量萎縮;
基本面:中國外匯管理局推動便利化改革,跨境資本流入增加;
策略:於7.20設置空單,目標價6.95,最終獲利3.5%。
五、2025年外匯市場動態與策略調整
面對全球政治局勢多變,李其展建議投資者聚焦三大方向:
1. 美元「過山車行情」的套利機會
短期:特朗普關稅政策搖擺導致美元指數波動率指數(CVIX)升至12.5,可利用期權跨式組合(Straddle)捕捉波動。
長期:若美國GDP增速放緩至1.5%以下,資金可能轉向新興市場貨幣,如墨西哥披索、印度盧比。
2. 人民幣國際化紅利
政策紅利:中國擴大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,科技企業可藉此降低匯率風險。
技術面契機:美元兌離岸人民幣(USDCNH)若跌破7.10且MACD形成金叉,可能開啟中期升值通道。
3. 地緣衝突下的避險貨幣輪動
傳統避險資產:瑞郎、日圓在東歐衝突升級時仍具吸引力,但需注意日本央行YCC政策調整風險。
新興避險標的:黃金與比特幣的關聯性升至0.65,可作為美元替代性避險工具。
結論:穩健獲利的本質是「紀律與演化」的平衡
李其展的成功,不僅在於技術面與基本面的精湛結合,更在於其將「情緒抽離」的機械化執行力。在2025年高波動市場中,投資者需掌握三大核心能力:
1. 數據解讀的顆粒度:從PMI細分項到央行政策聲明的語義分析;
2. 跨市場聯動敏感度:例如美元指數與道瓊指數的負相關性達-0.82;
3. 風險預案的完備性:每筆交易需預設三種情境模擬(基準、樂觀、悲觀)。
正如李其展所言:「外匯市場的惡夢,唯有透過本質理解才能轉為果實。」 在詭譎多變的匯市中,唯有持續進化策略、嚴守紀律,方能在全球資本浪潮中穩健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