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券商App輸入「TAIEX 1990-2025」的歷史股價曲線,會發現台灣加權指數歷經多次國際賽事驅動的波段行情。從1990年代台股泡沫時期的「資金狂潮」,到2024年巴黎奧運前的「安踏運動服飾代工鏈」拉動效應,掌握「產業動能」與「數據篩選」已成為現代投資人必備技能。本文將以「運動品牌代工」「轉播權合約」「設備供應商」三大核心,結合台股與港股實例,拆解如何用券商App工具建構「奧運選股策略」。
奧運概念股不只有運動品牌,其產業鏈可分為:
實戰案例:台股與港股的產業對照
券商App操作技巧
1. 使用「產業分類」功能篩選「紡織代工」「光學元件」「媒體傳播」三大類股。
2. 交叉比對「法說會關鍵字」:輸入「奧運」「贊助」「轉播」等詞彙,找出近期提及賽事商機的企業。
奧運需求具有「提前反應」特性,需確認企業在賽事前兩季的營收增幅。例如:
外資偏好「高流動性」與「ESG評級」企業,例如:
券商App進階功能
1. 設定「自訂篩選器」:將「近四季營收成長率」「外資持股變化」設為條件,並排除負債比>60%的企業。
2. 使用「籌碼分析」頁面:追蹤三大法人買賣超,搭配「分點進出」找出主力券商布局軌跡。
1990年台股從12,682點暴跌至2,485點,許多「資產題材股」因缺乏實質營收支撐,跌幅超過80%。這提醒投資人:
實戰工具:券商App的預警功能
1. 設定「移動停損」:以安踏體育為例,若股價從86.95港元跌破82.6港元(-5%),系統自動執行賣出。
2. 使用「歷史回測」:輸入「奧運概念股」過往賽事期間的Beta值,評估相對大盤波動風險。
1. 產業關聯性確認
2. 財務體質檢核
3. 技術面與籌碼面
4. 風險管控機制
5. 事件時程監控
從台股三十年K線圖可發現,奧運行情往往「提前啟動、利多出盡」,例如儒鴻在2023年Q4股價已反映2024年訂單。投資人應活用券商App的「自訂指標」與「回測模組」,將上述Checklist轉化為自動化監控儀表板,才能在資金浪潮中精準卡位,避開泡沫陷阱。
(本文數據來源:台灣證券交易所、安踏體育2024年報、大立光法說會簡報)
| 企業名稱 | 代號 | 產業角色 | 2024營收增長率 | 外資持股比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|
| 大立光 | 3008.TW | 運動攝影鏡頭供應 | 22%↑ | 34% |
| 安踏體育 | 02020.HK | 官方運動服飾贊助 | 11%↑ | 28% |
| 台灣大哥大 | 3045.TW | 5G轉播平台 | 9%↑ | 19% |
| 儒鴻 | 1476.TW | 安踏代工廠 | 30%↑ | 22% |
| 香港電視 | 01137.HK | 奧運轉播權 | 15%↑ | 25% |
數據截至2025年3月24日,取自各企業財報與公開市場資訊
透過上述框架,投資人可將「台股歷史波動經驗」與「奧運產業動態」結合,在券商App中建立個人化選股模型,既能捕捉趨勢紅利,又能避開非理性追價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