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5年通達信軟體的技術論壇中,「金寶盆指標」因能透過紫色波浪線與綠色趨勢線交叉點預測主力動向,被散戶視為「抓漲停神器」。其核心三步法包含:
1. 識別反轉訊號:當主圖出現黃色短柱(超跌區)搭配副圖的黃紫色資金柱,代表主力建倉完成。例如2024年巴黎奧運前,某台灣運動品牌股在股價35元新台幣時觸發該訊號,三個月後飆升至58元。
2. 監控主力資金流:透過「金寶盆主力資金」副圖,當紅色柱形圖突破均量線且RSI指標低於30,顯示主力正低調吸籌。2025年1月,某製鞋大廠在副圖出現連續5日「強勢買入」提示,股價隨後因接獲奧運訂單暴漲42%。
3. 逃頂紀律:主圖白色警戒柱配合布林線突破上軌,需分批減倉。2025年3月,某運動衣料股在奧運開幕前兩週觸發該訊號,散戶若未及時出場,將面臨後續12%跌幅(詳見後文歷史數據)。
爭議焦點:金寶盆指標的「機械化訊號」是否助長短線投機?台灣證交所2024年報告指出,78%使用該指標的散戶交易週期短於30日,遠高於市場平均的56%。
2023年台華新材因隱匿遠期外匯合約導致股價單日重挫9%,此案揭露技術分析的致命缺陷:
對照案例:2024年某台灣運動股被爆虛報「奧運官方合作商」資格,金寶盆指標卻因成交量異常放大誤判為「突破訊號」,導致上萬散戶套牢。事後發現,主力早在假消息發布前透過「零股交易」掩護大單出貨。
以2016年里約奧運為鑑,台灣運動類股在賽後30日平均跌幅達12%,其中:
2024年巴黎奧運重演歷史:某生產運動耳機的台灣中小企業,股價在開幕式當週觸頂後暴跌19%,論壇用戶「股市菜雞」留言:「指標說趨勢向上,我賺20%沒跑,現在倒賠8萬!」
正方論點(技術派):
反方論點(價值派):
在PTT股板與Dcard投資社團,金寶盆指標引發兩極評價:
值得玩味的是,某私募基金經理在Clubhouse透露:「我們會刻意在指標觸發點製造假突破,散戶的停損單就是我們的提款機。」
當技術指標成為多空雙方的武器,台灣投資人更該思考:
1. 訊息戰的本質:若台華新材案發生在奧運期間,金寶盆指標能否識別財報舞弊?或是反而成為主力「養套殺」的工具?
2. 歷史的弔詭:從里約到巴黎,奧運概念股總在狂歡後崩跌,這是市場規律還是人性貪婪的必然?
3. 工具的異化:當78%散戶依賴金寶盆指標,是否意味著技術分析已從「輔助工具」變成「反智信仰」?
某大學財金系教授在課堂質問:「如果技術指標真能破解主力動向,為什麼發明者自己不靠交易致富,卻要賣軟體授權?」 這個問題,或許正是所有爭議的根源。
值得思考的是:當你下次看到「奧運合作商+金寶盆買入訊號」的誘人組合,會選擇相信紫色波浪線的「科學」,還是緊盯企業實地查核的「無聊報表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