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帳面虧損30%,現在該不該停損?」、「特別股息真的能彌補股價下跌嗎?」2025年3月14日,福壽園(01448.HK)發布盈利預警後,股價單日暴跌超過10%,社群平台上的投資論壇瞬間被「福壽股票還能買嗎?」的焦慮灌爆。這家曾被譽為「墓園界茅台」的企業,究竟面臨什麼危機?爭議中的「特別股息」是煙霧彈還是真紅利?本文從財報數據、產業趨勢到投資策略,拆解股民最糾結的兩大核心矛盾。
2024年上海墓園均價突破24萬/㎡,是當地房價的4倍,但高定價策略在經濟下行中反噬營收——2024上半年墓穴銷量暴跌31.5%,單價更跌破12萬大關。對比台灣殯葬龍頭龍巖(5530.TW)同期營收僅下滑8%,顯示福壽園過度集中高淨值客群的風險。
2014-2022年間,福壽園斥資20億收購23家墓園,卻因「選址失誤」引爆。以黑龍江明西園為例,該墓園因地理位置偏遠(哈爾濱賓縣二龍山)且當地人口外流,2024年營收暴跌21%,導致3.53億商譽直接減值。反觀台灣殯葬業者多透過「生前契約」分散風險,如國寶集團透過保險商品綁定客戶,抵銷景氣波動影響。
墓園土地折舊、員工薪資等剛性成本佔總支出62%,2024年營收下降27.8%卻導致淨利暴跌53%,槓桿效應遠高於台灣同業(營收降10%通常淨利降15%-20%)。
儘管2024年淨利腰斬,福壽園仍宣布2025年派發9億港元特別股息,引發市場質疑:「是否在美化股東權益表?」從財報數據看,公司帳上現金雖達37億,但2024年經營現金流僅5.7億,若持續高額分紅,恐壓縮轉型資金。
台灣上市櫃公司發放特別股息多伴隨處分資產或一次性收益(如台積電2023年因出售子公司獲利發放特別股利),但福壽園並未說明9億股息的來源合理性。分析師指出,其股息支付率(2025年預計達240%)已遠超台灣殯葬業平均30%-50%的水準,暗藏財務風險。
對台灣投資人而言,透過港股通買進福壽園需繳納20%紅利稅(扣除企業已繳10%後實徵19%),若以2025年特別股息每股0.3882港元計算,稅後實際收益率僅2.1%,低於台灣高股息ETF平均3.8%的配息率。
福壽園推出「AI復活逝者」服務,圖文版定價199元人民幣,比淘寶同類產品貴19倍。對比台灣AI新創iStaging的3D虛擬掃描服務(收費1500元台幣/次),福壽園缺乏技術差異化,卻收取更高溢價。
上海已出現「數位人肖像權訴訟」,家屬控訴未經同意將亡父形象用於行銷素材。反觀台灣業者如萬安生命,透過「數位靈堂」結合宗教儀軌(如線上誦經、電子金爐),降低科技與傳統的衝突。
儘管公司宣稱AI服務是「第二成長曲線」,但該業務收入貢獻度僅4.8%,且需投入大量研發資源。相較之下,龍巖的「線上追思平台」透過訂閱制(年費600元台幣)已創造穩定收益,顯示福壽園轉型策略有待調整。
確認哈爾濱明西園、遼寧觀陵山等墓園的後續處置計畫,若管理層未提出資產出售方案,需警惕二次減值風險。
以新台幣買進港股需承擔匯率波動,假設股息入帳時港元兌台幣貶值2%,實際收益率將再降至1.8%。
中國殯葬市場2026年規模預估4,114億人民幣,若福壽園市佔率未從現行5.2%提升至8%,成長邏輯將失效。
若公司為維持高股息而壓縮AI轉型預算(目前研發費用佔營收3%),長期競爭力恐落後同業。
考慮將部分資金轉向涵蓋殯葬股的綜合型ETF,例如Global X銀髮產業ETF(NASDAQ: SILV),其前十大持股包含國際殯葬巨頭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(SCI),過去三年平均年化報酬率9.3%,波動度僅福壽園的1/2。
上線兩週後追蹤數據:
當市場陷入「盈利腰斬vs.特別股息」的爭論時,務實投資人該關注兩件事:4月21日財報公布的商譽減值細節,以及管理層是否調整股息政策。若持有部位超過總資產10%,建議分批減碼至5%以下,並將資金轉向受景氣影響較低的「生前契約概念股」(如台灣的龍巖)。
記住,殯葬產業的長期邏輯仍在(高齡化+高毛利),但選股必須從「躺賺模式」轉向「精細化運營」。與其糾結「福壽股票還能買嗎?」,不如問自己:「我的投資組合能否承受墓園產業的週期波動?」
(想即時追蹤福壽園最新動態?點擊訂閱「殯葬股財報警示通知」,獨家分析直送信箱。)
※版權聲明
本文引用數據來源:同花順金融數據終端、福壽園2024年盈利預警公告、納斯達克交易所行情系統。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改寫,違者將依法追究。
福壽園盈利預警與產業分析,發布於2025年3月18日
福壽園財務數據與投資策略,發布於2025年3月17日
Versus Systems Inc. 美股行情與產業對比,更新於2025年3月2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