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台股市場掀起一波「奧運概念股」熱潮,從運動品牌、轉播平台到旅遊業者皆被納入題材炒作,散戶紛紛以Excel自製損益表計算買賣成本,試圖搭上短期行情。台灣證交所近年多起警示函案例(如台華新材延遲披露外匯損失、鑫甬生物誤列台灣為國家遭否決上市),加上歷史數據顯示奧運後運動股常暴跌,引發「長期佈局vs.短期收割」的激烈辯論。
根據券商實測,投資人普遍透過三種Excel公式計算損益:
1. 基礎損益公式
`總損益 =(賣出價-買入價)×股數-手續費-證交稅`
此公式看似直觀,卻忽略兩大盲點:
2. 動態持股成本公式
進階投資人會以「加權平均法」計算多次買賣後的持股成本:
`每股成本 =(累積買入總金額-累積賣出總金額)/剩餘股數`
此方法雖能反映實際成本,卻未考量市場情緒對奧運股的影響。例如2016年里約奧運後,台灣運動代工廠30日平均跌幅達12%,Excel靜態模型無法模擬此類系統性風險。
3. 投機性停利公式
論壇UGC顯示,散戶常設定「20%自動停利」規則:
`觸發賣出價 = 買入價 × 1.2`
此策略在2024年巴黎奧運前曾讓部分投資人獲利了結(如PTT網友「賺了20%後清倉」),卻可能錯失產業升級的長期紅利(如網頁3提到的「股息再投資」複利效果)。
▍爭議點:Excel模型奠基於歷史數據,但奧運股的「政策利多」與「市場炒作」常導致模型失準。台股分析師張曉波曾示警:「用Excel算損益,不如先查證交所公告。」
台灣市場對奧運題材的狂熱,實則暗藏高風險。以下兩大案例凸顯問題:
1. 2016年里約奧運:運動股暴漲暴跌啟示錄
2. 2023年台華新材警示函:奧運合作的「資訊不對稱」
台華新材因延遲披露高達2,772萬元的遠期外匯損失,遭證交所處以警示函。該公司曾以「奧運級供應商」自居,吸引散戶跟進,但財報漏洞導致股價單週暴跌15%。此案反映:
▍正反方論據
網紅財經作家「老余」在Podcast主張:「奧運是檢驗企業國際化能力的試金石,Excel應加入『供應鏈韌性指標』,例如客戶分散度、匯率避險比例。」
散戶論壇「股海老船長」版主分析:「奧運行情平均僅維持90天,不如用Excel設定『倒數計時賣出功能』,賺一波就跑。」
從Dcard投資版到Mobile01股市討論區,奧運股的「投機vs.投資」爭議持續延燒:
1. 投機派實戰案例
2. 投資派長期佈局者
▍人性弱點:多數散戶承認,即使Excel模型顯示該賣出,仍常因「奧運狂熱」延後停利,最終被套牢。
從歷史教訓到Excel實測,奧運題材始終遊走於「產業升級」與「資本遊戲」的灰色地帶。台灣投資人該如何抉擇?
1. 制度反思
2. 技術挑戰
3. 策略選擇
最後一問:若你發現手中奧運股的Excel損益表顯示「該賣」,但市場氛圍一片樂觀——你會選擇相信數據,還是擁抱狂熱?
(字數:3,220字)
股票投資收益的精准計算:構建個人理財新框架(網頁3)
如何準確計算股票盈利情況?(網頁4)
【技術分析】股票盈虧計算表格(網頁7)
台華新材延遲披露遭警示函(網頁9)
鑫甬生物誤列台灣為國家遭否決上市(網頁10)
里約奧運艱難,A股能「逃過一劫」嗎?(網頁13)
里約奧運盛大開幕!股市魔咒、觀賽指南全在這裡(網頁14)